欢迎光临 临汾市委党校!今天是
吉县壶口镇党委书记陈静在省委党校“红色学员大讲堂”作分享交流
发布时间:2025-04-20 浏览 :18
4月1日,省委党校第5期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进修班学员、吉县壶口镇党委书记陈静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特色产业升级 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为题在省委党校“红色学员大讲堂”作分享交流。
陈静在分享时谈到,乡村产业振兴要“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吉县以“千万工程”统领各项工作,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苹果“特”、“优”产业,着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吉县样板”。
一、吉县苹果:科技密码开启“二次革命”
吉县苹果,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超15亿元,曾带动全县1万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为推动苹果产业迈向新高度,吉县立足沿黄板块发展定位和产业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吉县苹果“二次革命”,发展吉县苹果新质生产力。
2022年,县委率先引进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魏钦平教授团队,成立吉县苹果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这里,“吉美人”“吉州红”等新品种应运而生。同时,建设苗木繁育中心,推广“双脱一抗”快繁技术,实现“一年成园、二年挂果、四年丰产”,累计育苗50万株,创收2250万元。依托神舟十五号搭载的158粒苹果种子开展太空育种,在新建组培中心培育高产、早熟、抗病新品种,为吉县苹果产业的种质安全和科技支撑注入了强大动力。
除了科技赋能,吉县还探索实施村民 + 企业 + 集体“532”分红模式,让企业和老百姓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在品牌建设上,2022年发布吉县苹果品牌战略,推出“吉县苹果撩人香”宣传语,设立线上旗舰店和体验中心,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制度,品牌价值超30亿元,产品还出口英国,盈利400万元。
二、乡村蝶变:找准定位开启振兴新篇
在乡村建设的征程中,吉县的各个村庄找准定位,实现了华丽转身。
换对人!见识党建引领的重要性——上东村曾是软弱涣散村。2021年,下派镇干部薛文荣任职书,快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规范村级三务管理,争取资金建设儿童乐园。如今,这里年营收超百万,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实现村容村貌、集体经济、村民收入“三提升”,成为了“示范村”。
找对定位!见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陈家岭村依托黄河文化、红色资源和沿黄路优势,精准打造“黄河国际艺术写生基地”,配套发展民宿经济和越野赛事。自2024年10月运营以来,接待游客1.1万人次,创效2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成功实现农文旅融合升级。
找对企业!见识村企联合发展的重要性——真村通过“农工商智”联合体模式,引进企业投资打造花卉露营、房车帐篷基地,同步解决改厕治污难题,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及污染防治。村集体和老百姓收入显著增加,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企业增效、农民致富的三方共赢。
找对模式!见识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太度村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凭借良好的乡村治理基础和优质的企业管理运营,创新打造“太度模式”,每年承接培训55场次,收益270万元,集体收入120万元,连年向村民分红,实现群众共享共富。
此外,社堤苹果小镇、省级数字乡村林雨村、大田窝水上百花谷、低空经济、肉鸡全产业链等,都是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乡村治理、数智赋能等方面的和美乡村实践成果。
三、乡村振兴:真抓实干绘就壮美画卷
基层群众最重实际、最讲实效、最看实践,乡镇党委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沿作战部,只有走在前、干在前、冲在前,做“真信、真干、真成”“有定力、有内力、有魄力”的乡镇干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全县的发展过程中,党员干部秉持真抓实干的作风,在“双手带土”中找方法,在“两脚粘泥”中勤实践。
陈静最后表示,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迅速把党校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加快推进苹果全产业链发展提效,继续以数字赋能、产业融合、品牌提升为抓手,着力打造具有吉县特色的振兴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