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临汾市委党校!今天是   

首页 >>理论探索

从五个维度理解“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

发布时间:2023-06-28       浏览 :26

中共临汾市委党校 吉丽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从五个维度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次提出“两个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第三条经验“坚持理论创新”中予以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再次强调“两个结合”。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新高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要求,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基本原理而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其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而言又是中国的,体现中国文化,充满中国特色。我们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基础、地域特性、文化背景、时代特征、阶级属性、发展前途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也是彼此契合的。“契”是“默契”的意思,强调两者在先天属性上具有共融共通性,不经商量、不经互动、不经加工、不需修补;这种契合性是“结合”的前提条件,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这种契合体现在社会理想上的相同、实践理性上的相通、人文关怀上的接近、唯物论和辩证法上的同源等方面,“天下为公”同“共产主义社会”、“民为邦本”同“人民至上”、“为政以德”同“德法共治”、“革故鼎新”同“改革创新”、“任人唯贤”同“德才兼备”、“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强不息”同“团结奋斗”、“厚德载物”同“开放包容”、“讲信修睦”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亲仁善邻”同“新型国际关系”等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一方面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思想精髓阐发清楚;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方向,找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文化资源,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两者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是结合的理论必然造就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和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论断。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来学说的接受史。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这是马克思主义能进入中国的前提条件。如若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封闭的文化体系,那么将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这是结合的实践必然造就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体现在哪儿?归结起来,就在于亘古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说到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承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合中国国情,依靠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保留自身的民族独立性,不仅引导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宽广途径。时至今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必然需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文章,进一步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文明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为解决人类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创造。“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总书记特别强调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这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条件和环境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必须切合中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独特的中华文化传统优势,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自己的理论制度创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是深刻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为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历史纵深和智慧启迪,是我们的宝贵资源。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包括文化实际成功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明确提出要坚持“两个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无不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者系中共临汾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主任)


*此文已于2023年6月16日被《临汾日报》刊发

中共临汾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