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临汾市委党校!今天是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0-06-28 浏览 :1196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了重要遵循。今年的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带领全国上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以多种方式协同“作战”,而这次抗击疫情的“总体战”也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
第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为抗疫汇聚群众力量。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其他安全都应统一于人民安全。人民安全高于一切,是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所在。此次重大疫情使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党中央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救治病患,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快速集结奔赴武汉,社会各界团结合作全力实施疫情防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始终坚守防控一线,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包括广大留学生在内的海外中国公民发放健康包、帮助海外小留学生包机回国等等,都充分彰显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还蕴含着要维护好国家安全的力量源泉也在于人民,3月2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时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正是因为我们党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防控工作才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第二,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为抗疫奠定物质基础。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就是要保持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经济发展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此次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也带来了较大冲击,党中央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地方政府也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消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部分国家可能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而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保障绝对安全,对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当前,我国经济秩序恢复态势良好,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得到充分保障,国内物价水平整体平稳,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重大项目建设平稳推进。我国经济安全形势的持续好转,可以为我们抗击疫情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为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为抗疫筑牢“铜墙铁壁”。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在疫情阻击战中,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先后派出3批共4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形成了前方指导组、联勤保障部队、一线医护人员的支援力量体系,派出运输机、直升机等运送抗疫物资,为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撑起了坚固的保护伞。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在火神山、泰康同济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三家定点医院,一共治愈近7000名新冠肺炎患者。
文化安全为国家安全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是软实力保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建好守好宣传舆论阵地是保障文化安全的核心任务。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媒体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生动讲好抗疫中的中国故事,宣传了很多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抗疫英雄,充分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营造出了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防控,加强社会面管控,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各地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此外,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将“国家安全保障”中增加了一项内容——科技,中国战“疫”,无论是医疗救护,还是病毒溯源,亦或是疫苗研发,根本上靠的都是科学技术,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一大批院士,带领广大生物医学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总书记特地视察军事医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一再强调依靠“硬核”科技手段战胜疫情。
总之,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和政府从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各方面全面发力,汇聚成为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汇聚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充分体现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第四,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为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面对疫情这一国际非传统安全重大挑战,中国主动开展“抗疫外交”,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文章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第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的思维方法为指导,为抗疫提供科学指引。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我国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和安全挑战的系统回应,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在安全领域的最新体现,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的特点。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也蕴含着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方法就是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战略思维,系统全面、辩证长远的认知风险、统筹资源、塑造安全。当前,随着内外关联更加紧密、发展安全融为一体、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相互交织,我们面临的更多是各种风险传导叠加升级形成的复杂风险综合体。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一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中国防控疫情注重内外统筹,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二是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并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三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一边继续防控疫情,一边加快推进复工复产;
四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此次疫情,中国及时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不仅是在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贡献,充分展现出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工作的重要战略策略和鲜明的领导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为我们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创新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也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其内涵和外延会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进一步拓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又一次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此次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各项举措可谓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内外兼修,坚持战略思维、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仅使我们中国得以攻坚克难、化危为机,提高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而且还不断为正在进行的“全球战疫”和未来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全球安全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相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 刘慧 中共临汾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