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临汾市委党校!今天是   

首页 >>科研资政

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15       浏览 :198


作者:兰雅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时代背景下,对全面从严治党发出的新号召和动员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回顾十九大之前的五年,我们看到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就是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全面包含着三个层次:全覆盖、零容忍、无禁区。我们打破了过去反腐从未涉及的一些领域,解决了许多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其中“全面”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9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正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指引下,十八大以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解决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广度问题。

 十九大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调要坚持全覆盖、零容忍、无禁区,也要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十九大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使各级组织都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既要管住权力,又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全体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每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八大后我们做到了全面从严治党横向到边,十九大后我们要做到全面从严治党纵向到底,纵横交错才能织密制度的笼子,把权力真正关到制度的笼子里面,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性

 (一)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性阶段。在这样一个决胜阶段和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集聚,我们前进的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相当复杂。从世界强国发展规律来看,虽然我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们还处在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在这样一个阶段受到美国的打压是早晚的问题。其实从2010年开始,我们遇到的来自外部的挑战大多都与此有关。在国内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也相当复杂。从改革开放的整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中积聚了大量的矛盾和冲突,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并没有降低和解决。如何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在这样的执政环境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如果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时就沾沾自喜而不思进取,我们党就不可能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局面。

 (二)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我们党不仅要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要解决党内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当前东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怎样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党内有的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亮剑,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不信马列信鬼神,出现了信仰危机。党内还存在着怎样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如何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的重大问题。尽管当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虽然已经有了“起势”,但还没有形成“定势”,但还没有达到“胜势”。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经过十二轮巡视,发现被巡视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的建设的缺失、党的领导的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大量存在。我们党面对的“四大考验”、要克服的“四种危险”还存在。党内存在的这些深层次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我们乘胜前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防止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反弹回潮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工作报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中指出:有的部门和单位,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禁而不绝,潜入地下的享乐奢靡和公款吃喝等老问题依然存在,隐形变异的腐败现象还在潜滋暗长。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一些老问题死灰复燃、反弹回潮的隐患依然存在。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有可能反弹回潮,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有的政务人员错误地坚持“数字出政绩,政绩出官员,官员出数字”的政绩观,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沽名钓誉,一些干部、一些党组织,碰到上面来检查就设计精品路线,浮于表面,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这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看起来花团锦簇,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但它其实掩盖了背后存在的严重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强调,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要认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如果我们让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死灰复燃、反弹回潮,那就会失信于民,我们党就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因此只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才能防止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死灰复燃、反弹回潮。

 三、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个总要求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建设,筑牢从严治党的核心根基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判断,是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发展。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要做到这些,最关键的是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执行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核心进而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表态上,要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加强思想建设,筑牢从严治党的信仰根基

 从严管党治党,最重要的是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入手,统一思想、坚定信仰,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习近平多次都强调了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理想信念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说到底是政治上出了问题,才会出现信仰迷茫、精神迷失。2018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干部的五好标准的第一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当前加强思想建设必须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它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这样才能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习近平还将意识形态建设上升到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巩固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加强组织建设,筑牢从严治党的队伍根基。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广大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担当奉献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我们加强组织建设,根本任务就是让党中央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有令即行、有禁即止,让党的领导全面落到基层、落到各个领域。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大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力度,推动政治生态持续改善、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不守纪律规矩的现象大大减少。然而,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住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关键症结,强化正向激励,严格落实党中央专门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印发的《意见》,做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让广大党员看到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有机会、有舞台。同时也要以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为重要抓手,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四)加强作风建设,筑牢从严治党的群众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要求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应该看到通过反对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在作风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都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问题反弹,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保持长效。因此, 在作风建设中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而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念好严、实、真、细四字“真经”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五)加强纪律建设,筑牢从严治党的惩戒根基。

 党的十九大将纪律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当中,在修改党章时又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的相关内容。在党的六项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管党治党的所有问题,从本质上看都是政治问题,都是“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对党不忠诚的问题。因此在纪律建设中,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通过学习新的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增强对纪律的敬畏感,改进工作作风。全体党员要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守住纪律底线,时刻铭记铁的纪律,做到纪律的高压线绝对不触碰。

 (六)加强制度建设,筑牢从严治党的规矩根基

 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党治吏方式。 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必须让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我们党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的力度、数量及覆盖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为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七)坚持反腐败斗争,筑牢从严治党的生态根基。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我们要一以贯之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十八大反腐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对此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原则,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各级纪委监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把从严治党的高压层层传递到基层,敢于瞪眼黑脸,拿起巡察利剑,勇于执纪问责。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临汾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