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临汾市委党校!今天是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20-04-22 浏览 :107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临汾在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上砥砺奋进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奋力拼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良好氛围,交出了满意答卷。
聚焦提速增效,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10.1%
聚焦动能转换,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工业方面,推进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减优绿”,压减煤炭产能330万吨,实施16座矿井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分别增长9.8%、9.6%和3.5%。农业方面,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服务业方面,洪洞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曲沃晋园、洪洞广胜寺晋级4A景区,创建省级3A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黄河人家19个、太行人家11个,旅游总收入达到768亿元,同比增长21%。全市第三产业增长7.6%。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
聚焦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新批开发区数量居全省第一。标准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6项标准被确定为省地方标准。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全面加强,洪洞模式、翼城模式在全国推广。着力提升开放水平,临汾机场累计开通航线23条,旅客吞吐量76.8万人次。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25个,计划总投资1393亿元。经济外向度持续提升,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到31个,新缔结国际友好城市5个。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立临汾市中心医院院士工作站,有力提升了我市医疗科研技术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15家企业荣获“市长创新奖”。华翔集团成功入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实现了全省“零”的突破。全省首个“少年硅谷”人工智能中心落户襄汾。
聚焦补齐短板,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
脱贫攻坚方面,大宁“购买式造林”、蒲县“道德银行”等脱贫攻坚创新范式被选树为全国先进典型。3个深度贫困县如期摘帽,8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951名贫困人口脱贫。污染防治方面,关停市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5家,取缔“散乱污”企业563家;8家钢铁企业、6家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413万m2,收缴置换劣质散煤6.1万吨。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保温提效工程31项,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225个。全市107家煤矿治理矸石210万吨,绿化12万m2。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清偿政府存量债务17.3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34.8亿元。立案侦查非法集资案件16起。
聚焦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强力开展市区靓城提质“三大行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32处1.1万m2,广告下墙1238处4.8万m2,打通5条城市“断头路”,查处市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08.5万起。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市区解放东路拓宽改造、体育街南延等城建项目;开工建设隰吉高速等交通重点项目,续建沿黄旅游公路77公里、新开工299公里,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940公里;中部引黄、引沁入浮等水利工程加快推进。7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完成农村改厕13684座。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新改建乡镇寄宿制学校75所,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7所。圆满承办二青会射击飞碟、花样滑冰、空手道三项赛事,展示了临汾对外良好形象。全力加强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54955人。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92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44户。
聚焦职能转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196件。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开篇布局。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市直27个部门269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划转。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移动办公(OA)系统。强化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坚定不移纠正“四风”。
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6.5%以内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以上和6.5%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资源节约、环境质量、民生改善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坚决贯彻市委“一个引领、三大板块、四大牵引、三个走在前列”的“一三四三”工作思路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一个引领”
是省委、省政府赋予临汾的重要使命,交给临汾的重大课题,明确了临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是推进临汾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
开发区建设 能源革命 项目建设 改革创新“四大牵引”
是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具体办法、具体措施,更是推动临汾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通道和绿色通道,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具体抓手。
沿黄、沿汾、沿太岳“三大板块”
是临汾区域性的战略布局、经济布局、产业布局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内容各有侧重,又各具特色,符合临汾发展的阶段和实际,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发展态势,是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主战场。
力争环保倒逼转型、 装备制造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三个走在前列”
这是基于我市比较优势提出的可实现的发展目标和可达到的发展高度,在横向上重在突出发展速度的领先,在纵向上重在突出发展质量的提升,体现了省委“阶段不能逾越,台阶可以跨越”的论断,是我们要坚决完成的目标任务。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坚持科学谋划
科学谋划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也决定着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我们实施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规划、有谋划、有计划,都要有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要步步为营,有条不紊,谋定后动,扎实推进。
必须强化重点突破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尤其要在重点突破上下功夫,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要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总抓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打造一个经济领先、人丁兴旺、城乡宜居、交通便利、充满生机活力的区域强市;要立足“三大板块”这一主战场,按照各大板块不同的功能定位,着眼整体,统筹推进,同向发力,实现互促共进、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四大牵引”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阵地,在发展绿色能源、引进高端项目、打造创新生态等方面集中发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实现重点突破。
必须善于系统集成
要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统筹能力,实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系统推进。要准确把握中央宏观政策取向,积极对接省级层面赋予副中心城市的各项支持政策,系统集成,用足用好,真正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用;要充分整合全市自然、区位、产业等优势资源,全面集聚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坚持一切资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开路,变资源的“加法效应”为“乘法效应”;要增强指令意识,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市县上下贯通,部门协同发力,汇集各方智慧,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必须狠抓工作落实
政府工作凭数据说话、靠实干证明,喊口号跑不出“加速度”,不加油轰不出“推背感”,我们要以结果论英雄,以成效见高低,所实施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解决方案,都要有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责任人,要实行全过程管控,要有标准标杆,要突出结果和效果。要强化专班推进机制,用好周调度、周例会、周报告工作制度。以工作提标推动发展提速,以争先进位鼓足发展干劲,以工作实效检验工作水准,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1 全力以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重点是做好防境外输入、防复燃和防无症状感染者,做到闭环管理、精准管理、标准化管理,坚决防止二代病例在我市发生。
要毫不放松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扭住经济工作重点,持之以恒推进企业达产达效、项目新建续建、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有力有效推动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复苏回暖,推动经济良性运行、产业快速发展,将疫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2 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发力补短板,齐头并进促发展。
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战。确保剩余594户1529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出台的脱贫攻坚十条措施,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就业,“点对点”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打好净土保卫战,着力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防“黑天鹅”“灰犀牛”和“蝴蝶效应”,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风险底线。
3 全力以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抓住全省建设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高质量推进我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强化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强化功能培育、强化标准意识。
4 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转型
坚持转型为纲,立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加快临汾产业转型,动能转换。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煤焦冶电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农业由生产型向市场型、家庭型向融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我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5 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持之以恒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围绕产业类、科技研发类、基础设施类、开发区类、城镇建设类、民生保障类,谋划一批项目。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组建专班,部门联动,强化督导,定期调度,推进项目落地落实。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今年所有续建项目实现100%复工,新建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率达到75%以上,全年达到90%以上。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创优招商环境,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
6 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为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主动扩大开放,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厚植优势、拓展空间。
扎实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持续壮大民营经济。
7 全力以赴打造创新生态
坚持创新为上,深入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准确把握创新生态建设内在要求和重点任务,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中赢得临汾机遇。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健全完善创新体系。
大力开展招才引智。
8 全力以赴抓实开发区建设
实施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把各类优质资源、要素要件向开发区集聚,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加快开发区设立升级。力争年内再创建2-3家开发区。
推进开发区规划、机构、机制建设。
强化开发区基础建设和项目支撑。
9 全力以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准确把握文旅融合新趋势,找准我市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做大做强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富民产业。
以科学规划引领景区建设。
以特色活动打造旅游品牌。
以文创发力带火临汾旅游。
10 全力以赴增进群众福祉
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加快发展卫健事业。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现代化建设水平现代化建设水平
大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全市政府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 建设政治机关 ● 建设服务政府 ● 建设法治政府 ● 建设效能政府 ● 建设廉洁政府